在很多消费者的认知中,只有高容量才能带来长续航。实则不然,现阶段的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很多在核心三电技术方面有深厚积淀的主机厂,已经开始双线并行提升车辆续航能力:一是持续进行电池技术的突破,保障能量输出的原动力;二是利用驱动系统集成化,提高驱动效率,在电池技术有序进化的过程中,极大程度地榨取每一格电量。
与此同时,一些主机厂确实为市场带来了不少惊喜。像比亚迪旗下全新一代宋 EV500就在十月份的“挑战京城大外环活动”实测跑出637km的好成绩,同时全新一代唐 EV600也开启了综合续航600km的新时代,在这背后与高性能电池及高效集成化电驱密不可分的。
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
超长的续航能力源自于领先行业的电池技术,全新一代唐 EV600是国内首家搭载NCM622电池的量产车型,而在此之前,行业一直采用的是NCM523配比的镍钴锰三元锂电池。NCM622和NCM523是指电池的正极材料组成元素镍、钴、锰的比例为6:2:2及5:2:3,从电池本身的循环性能、材料结构稳定性来看,虽然当前采用NCM523的三元锂电池在电池循环性能和系统能量密度方面,已经具备可靠的稳定性和足够的性能,但NCM622配比的大范围商用,让动力电池的表现又取得进一步提升。镍的配比从5提升到6意味着电池容量进一步提升,而锰配比从3降到2也进一步保证了材料层状的结构。简而言之,全新一代唐 EV600动力电池的NCM622配比可以让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更高的260Wh/kg,同时让车辆获得更长的续航。
高效的驱动3合1设计
得益于e平台技术,比亚迪通过系统集成达到减轻重量、提升效率、降低故障率的目的。在驱动总成层面,将电机、控制器和变速器3者合1,大量减少原本必要的机械结构和链接组件,系统重量和体积能够分别减少25%和30%,结构更简单,但实际功率却更高了。加上比亚迪自主研发的高功率密度IGBT控制器的底层支持,在电气系统核心部分实现更高效的能源转换与传输,提高新能源车型的用电效率和用电质量。相比分体式总成,3合1驱动总成将体积降低30%,重量降低25%,扭矩密度提升17%,功率密度提升20%,NEDC效率指标增加1%。
以目前元EV360为例,驱动总成70kW的仿真数据最高效率为91.5%,试验数据最高效率为91.9%,远高于同级别产品80%左右的驱动效率,与高端产品看齐,并且百公里能耗仅为13.6kWh,续航更持久。而全新一代唐 EV600的驱动总成在此基础上再次实现性能上的飞跃,将总成中电机转速从10,000rpm提升到了15,000rpm,虽然作为一款豪华高端大空间SUV重量超过两吨,但百公里电耗低至17.9kWh,反观目前特斯拉最新的Model X 100D,百公里电耗则要超过20kWh,比亚迪高效率驱动总成的节电能力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新能源车型想要取得更长的续航里程,并不能只依靠单一因素,比亚迪无论是在电池单体本身的突破还是e平台驱动总成技术上的突破,都是为了直击新能源车出行续航里程的痛点。比亚迪在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之后,消费者只需花费更少的钱就可以享受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大的乘坐空间、更快的提速能力和更高的极速体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这才是已经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的技术驱动型主机厂未来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