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大新闻媒体曝光率最高的,不是各国政要也不是国际形势,而是大气污染。近几个月关键词“雾霾”以4700万的搜索结果十倍于“PM2.5”这个年初第一大热词。深受雾霾遮蔽的北京更是计划耗巨资出重拳治理大气污染,据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透露,预计未来5年北京政府部门为治理大气污染将投入2000亿到3000亿元,全社会投资则将接近1万亿元。原本事不关己的“环保理念”瞬间成为了生存必要条件,快速增长的汽车数量由于其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逐年增加,成为近期关注的焦点。。
限牌治污催生新能源车需求
随着全国各大汽车城市相继推出汽车限牌照政策之后,北京再次将摇号政策收紧,2014年小汽车摇号指标减少9万个。但这仅仅是一项限制,最新公布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规定,根据环保和气象部门的预测,如未来持续3天出现严重污染就要实行机动车单双号上路。与以往限车政策的社会反映不同,此次一连串儿的限制政策,并没有听到太多的“怨声载道”,人民开始意识到,享受汽车生活与享受健康生存环境相比,已经微不足道了。
然而,无论是政府的重视,还是人民的醒悟,都有些亡羊补牢的味道。而这只能让更多汽车刚需族想办法增加一台车以应付各种政策的限制,因为像北京这样的高房价城市,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里程增速远超过公共交通的建设速度,靠汽车度日已经是不得已的选择。新能源节能环保车的需求和普及已经到了脚踏实地的阶段。
危机永远存在的时代革命
今年以来,已经有数个主流品牌在华喊出,到2015年实现混合动力量产,这就是一个新能源时代变革的信号。而这一个信号的最初发起,还要追溯到20年前。
早在1994年,丰田汽车高层就提出“危机”言论。虽然当时丰田在北美和东南亚市场风头正劲,但当时的丰田领导人丰田英二依旧对一成不变的汽车生产方法感到担忧,换句话说,丰田英二预计汽车行业的危机在新世纪很快就会到来,他希望丰田能够在21世纪领导汽车技术,以应对无法预测具体时间的时代变革。因此其下令研发一款代表21世纪技术的车型,以延续丰田上升势头,增加抵御未来危机的能力。
设计21世纪的车型,这是一个空想命题,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力非常无序。如同80年代的科幻电影,可以幻想21世纪的电视是类似液晶的屏幕,却无法预测智能手机这一物种的出现。而对于汽车领域的未来,人们是无法从科幻小说那里得到准确的启示的。但丰田凭借着“将生存危机与社会责任划等号”的企业理念,将21世纪的未来汽车定格在更节能更环保上。
改变节能与动力的矛盾
还是1994年,丰田很快的组建了“21世纪项目组”,简称“G21项目组”,目标是设计出燃油能效提高一倍的汽车。要知道,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无论是涡轮增压技术,还是可变正时气门升程技术,每一次传统技术领域的革新,都仅仅能提高15%-30%的燃油能效。50%的提升已经大胆妄为,100%的提升,以当时1.5-1.6升主流排量车型计算,就相当于一升油跑2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