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斯图加特和慕尼黑——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变革。软件与人工智能正让汽车变得更数字化,代码与算法则让驾驶体验更个性化。要充分释放软件的潜力,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撑——毕竟,再先进的汽车没有零部件也会寸步难行。博世深耕软件驱动出行的各大关键领域,是全球汽车制造商在软件定义汽车转型进程中的可靠合作伙伴。凭借深厚的汽车专业知识,博世实现了不同车辆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博世作为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具备现代汽车所需关键部件的一站式开发和生产能力,从制动、转向和电气化动力总成,到传感器、车载计算机及软件解决方案。在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上,博世将在B3馆D01展位,展示其面向互联和智能出行的最新解决方案。
博世驾驶辅助系统,让出行更安全、更便捷
自动驾驶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功能之一。博世正积极推动其发展,并系统性地将驾驶辅助系统提升至全新水平,以实现更高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博世采用端到端人工智能架构:将人工智能技术贯穿整条技术链,缩短开发周期的同时提升全栈性能。针对SAE L2级及以下的辅助驾驶与泊车功能,博世提供了三种版本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产品系列:基础版、升级版和至尊版。这些版本在软件功能范围、传感器数量与组合以及所需算力方面各不相同。整套硬件和软件既可以作为一体化解决方案,也可以单独采购。选择博世 ADAS 产品系列不同配置的整车厂数量已有十余家。其中,升级版已在中国进入交付阶段,至尊版在中国已经实现量产。面向市场终端用户,博世还提供了联网地图服务,它能像一个额外的传感器一样拓展车辆的“视野”。以扩展车辆视野,犹如额外搭载了传感器。此外,众包解决方案还能提供恶劣天气、道路状况、事故或逆行车辆等向行驶等相关信息。
可精确感知环境的传感器:越来越多的车辆,包括经济型车型,也正在配备全面的驾驶辅助系统。这也解释了为何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摄像头解决方案变得日益重要。博世多功能摄像头,既可以作为独立摄像头解决方案,也可作为由摄像头与控制单元组成的新型双组件系统方案。在独立摄像头方案中,所有驾驶辅助功能集成于摄像头内部并完成计算,特别适用于分布式架构的车辆;而双组件系统方案,则是车辆向集中式架构迈进的一步,尤其适用于希望在现有架构中引入高阶驾驶辅助功能的主机厂。在采用了集中式架构的软件定义汽车中,摄像头在安全方面的计算由高性能车载计算机完成。
对于全新一代雷达传感器,博世自主研发并制造了所有关键组件,包括SoC芯片。得益于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博世雷达SoC解决方案——SX600和SX601的探测距离比同类产品高出约30%。这一技术还使得驾驶功能能够在雷达传感器内实现完整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集成。两款传感器均支持人工智能辅助信号处理,其中SX601的计算能力显著高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并具有更优的探测性能。为提升系统性能并实现提升角度分辨率,可将两个SX601级联实现8 x 8路收发。
在软件驱动的出行领域,集中式半导体架构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它们统管着多项基于传感器的功能,包括ESP®电子稳定程序、导航和驾驶辅助系统。为降低系统复杂度,博世开发了运算能力尤为强大的全新一代MEMS惯性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同时为多个系统提供所需数据,这一“一传感器,全场景适用”理念已融入博世SMU300和SMI980等传感器产品,目前正应用在惯性测量单元和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在本届IAA Mobility 上,博世还将展示专为超声波传感器研发的新型TB293和TB193芯片,其数据传输速率居超声波市场领跑地位。为进一步提升传感器性能,博世采用原始数据处理技术,信号可直接在超声波传感器端记录,从而确保数据完整性,这对基于人工智能的功能尤为有利,也使传感器的物体识别能力显著提升。如今,这类芯片首次以独立产品形式面向市场,不再与传感器绑定。同时,博世推出新型VASI总线接口,这意味着主机厂拥有更多的传感器供应商选择。
基于蓝牙的胎压传感器新标杆:博世SMP290将安全性与能效集于一身。凭借紧凑设计、低功耗、长寿命周期,并将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蓝牙ASIC集成于单颗芯片,SMP290是业内独树一帜的创新产品。不仅如此,它还有助于简化车辆架构。依托标准化蓝牙接口,SMP290还支持智能手机直连等创新应用场景。
博世碰撞解决方案:通过轻微碰撞检测,博世展现了软硬件协同的能力。该方案依托安全气囊控制器及传感器等现有硬件,无需任何附加硬件。轻微碰撞检测可以在车辆交付后通过OTA实现功能更新。无论车辆在行驶途中还是静止状态,该系统都能精准识别轻微碰撞,持续记录低于安全气囊触发阈值的碰撞数据,并存储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快速、自动化且可靠的碰撞检测。
线控技术:面向未来的车辆运动控制
线控系统将驾驶员的转向和制动意图通过电信号进行传输,更好的对车辆动态和操控性的进行个性化定制。是智能底盘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未来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
全新制动和转向系统,提升灵活性:线控的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取消了传统的机械连接,为方向盘和制动踏板带来了更灵活的布置,提供了创新的人机交互,对碰撞安全更加友好。作为线控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博世能够更快的将具备量产化的线控系统带给客户。博世的线控制动解决方案由线控制动执行器和 ESP®电子稳定程序组成,即将搭载于亚洲某主要主机厂的量产车型中。
车辆动态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博世车辆运动智控系统(VMM)通过协调控制车辆的制动、转向、动力和悬架控制器,可控制车辆的六自由度运动,提升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性。VMM适用于乘用车领域的所有车型及品牌,可将驾驶体验提升至全新水平。为满足用户在日常通勤、高端公务、户外越野和极限运动等多样化场景中的驾乘体验,车辆运动智控系统(VMM)融合人车路云技术,能够精准提取驾驶场景信息,并对底盘性能加以优化。未来,该技术可以进一步升级,通过自学习驾驶行为习惯,为终端用户提供更个性化定制的用户体验。
防晕车的软件功能:车辆运动智控系统(VMM)的“舒适制动”功能可提升乘坐舒适性,有效缓解晕车症状。通过制动系统与电机的协同作用,该功能可将制动引起的冲击减少70%至90%,使车辆平稳停靠。
博世动力总成解决方案:强劲高效
在动力总成领域,博世致力于开发精密解决方案,以满足软件驱动出行日益增长的需求。秉承技术中立理念,博世提供多元化的动力总成解决方案,从内燃机至电动化技术。
碳化硅半导体助力电动出行:博世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产品组合全面,满足主机厂、供应商和经销商多样化的汽车应用需求。碳化硅是电动出行的关键技术。博世提供采用了双通道沟槽栅极技术的750V和1200V MOSFET产品,既可以提供裸片用于逆变器模块,也有封装版适用于车载充电器、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及逆变器。
博世预计,到2030年,新注册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纯电动汽车。中国市场正引领电动出行浪潮,博世正积极参与这一进程,可扩展和标准化的平台至关重要,它们不仅能让创新适用性增强,也让成本可控。这也构成了博世广泛的产品组合,满足的多样化的动力总成需求,包括轻混、强混、插混及增程式。
为车载低压电网打造全新电池:为应对持续攀升的电能需求,未来将有更多电动汽车采用48V车载电网架构。为此,博世凭借为轻混合动力车型量产了上百万台的48V电池的技术沉淀,进一步开发了48V锂离子电池。这种新型电池将持续为安全关键零件、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供电,即使车辆长期停驻也能保障电力供应。这款电池不仅可以灵活地融入车身整体结构之中,同时,与传统的12V电池不同,该产品还采用了无铅设计。
全球平台赋能多元车型:博世油冷电桥系统既可以作为主驱动系统,也可以作为辅助驱动系统使用,具备全球供应能力并可进行本地化适配。三合一电桥将电机、电力电子控制器和变速器于一体。博世还进一步为其集成车载充电机、直流-直流转换器及充配电单元等能量管理组件。这种多功能集成设计带来了诸多优势:结构更紧凑、重量更轻、成本更优化,同时提升系统效率。
从电动汽车到移动储能单元:博世最新一代车载充配电单元将车载充电器与直流/直流转换器集于一身,体积减小30%,但效率更高。无论放置在电桥系统附近的动力总成区域,还是与电池相邻,该系统都能轻松集成。借助电力双向流动,电动汽车还能化身移动储能单元。
功率密度更高的逆变器:博世全新一代逆变器应用功率模块与半导体组件,结合创新的逆变器拓扑结构,实现了功率密度与能效的重大突破。在电机领域,博世同样创新进取,通过全球化标准技术平台推出各类电机以及转子、定子等组件。同时,更短的绕组端部、创新的冷却设计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显著优化电机体积、能效和材料利用率。
延长续航里程,缩短充电时间:标准化硬件使智能软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软件不仅可用于延长续航,还能缩短充电时间。通过同步控制,效率可提升约 1.5%,电动车的峰值功率与持续输出可提升10%。仅通过软件即可将开关行为与电动机转动同步,无需改动硬件。这不仅延长了车辆续航,同时也提升了驾驶体验。借助 eAxle Heating 软件功能,电动车电池在充电前可得到最佳预处理,从而实现更高的充电容量,并相应减少车辆停机时间。通过软件优化可有效延长续航里程并缩短充电时间。
可再生燃料的数字化认证:除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型同样能降低道路交通碳排放。为此,博世持续开发内燃机喷射与废气处理技术。除了强混合动力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增程式电动汽车也逐渐普及,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在混合动力车型中使用可再生燃料将显著提升气候友好性。博世的云端解决方案 “Digital Fuel Twin”可证明油箱中使用了此类燃料,同时显示相应减少的 二氧化碳排放量。
最佳电池温度:热管理系统可进一步提升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的能效。通过精准调控冷热流,系统确保高压电池始终维持在最佳温度区间,避免电机高负载运行时过热,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制冷与制热能耗。为此,博世正开发预集成模块,整合电动压缩机和电子冷却水泵等核心元件,从而大幅降低系统复杂性和安装难度。新一代系统采用丙烷(R290)作为制冷剂,该材料已广泛应用在热泵和滚筒式烘干机中。
能源管理的智能协调:博世汽车能源管理系统采用的模块化软件解决方案,以高度智能的方式实现能量分配。通过集成化方案,系统可协调并优化能量管理及其子系统(如热管理、动力总成、车载网络及充电系统),同时综合分析实时与预测车辆参数、路况以及驾驶行为,从而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的能效、舒适性及使用寿命。博世汽车能源管理系统也提供独立于硬件的软件解决方案。
关键运行状态下的安全保障:博世电池管理系统配合电子断开单元,实时监控并调节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高压电池电芯状态。在关键运行状态下,系统可启动必要安全机制,同时优化功率输出与电池寿命。该系统由控制单元以及安装在各个电池模块上的监测元件组成,实现对每个电芯的独立监控。此外,该系统还可以集成软件功能(例如欧盟自2027年起强制要求的电池护照)。发生事故时,电子断开单元可将电池与车辆电子系统断开。电池管理系统、电芯监控单元以及充电转换器可集中集成于该断开单元中,从而降低系统复杂性。
从分布向集中式车辆架构转变
软件定义功能对车辆的电子元件和系统架构提出了全新要求。车辆智能化将被集中于少数高性能计算机,而不是分布于上百个独立控制单元。这不仅减少了布线,还实现了集中处理与OTA功能。博世可提供适用于各类车型的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为软件定义汽车打造高性能车载计算机:博世的产品组合不仅包含集中式高性能车载计算机和先进软件,还提供可扩展、可灵活适配的车辆基础架构。博世的集中式高性能车载计算机及其所有组件均配备先进的通信接口。根据需求,最终的通信基础设施可以是高速宽带型,也可以是精简且极具成本效益的方案。其中,区域控制单元发挥着关键作用,它整合并转换各类通信通道与媒介数据。采用区域架构与48V技术的稳健车载网络,为现代车辆持续增长的供电需求提供了保障。在供电基础设施层面,博世的核心组件包括48V电网主控单元,确保持续为车辆的安全功能供电。博世的产品组合还包括通信与供电一体化解决方案、区域控制单元,以及智能配电解决方案,不仅拓展了车辆诊断与维护功能,同时满足严苛的功能安全要求。
现代汽车数据传输加速革新:车辆电控单元(ECU)之间的数据交换仅需数毫秒即可完成。这种高效通信的隐形支柱正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AN)。在现代汽车架构中,CAN 总线不仅具备高度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兼具出色的成本效益。搭载博世全新CAN SIC XL收发器后,传输速度将实现跨越式提升,CAN XL网络速率最高可达到20 Mbit/s。新一代的CAN XL标准除了支持常规的CAN报文,还可以兼容承载互联网协议(IP)数据,从而满足现代电子/电气(E/E)架构需求。
易特驰软件:博世子公司易特驰推出的车辆软件平台套件,为高效开发和管理可扩展汽车架构提供稳定且安全的基础。该方案支持所有汽车架构——从传统控制单元到车载高性能计算机,也涵盖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平台。客户可以通过该方案高效创建领先的汽车平台,加速将产品推向市场。作为Eclipse S-Core项目的创始成员之一,易特驰将“代码优先”的方法作为平台核心架构,积极推动开源倡议。通过易特驰全面测量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快速、经济地验证汽车功能,并高效优化系统行为。该平台软件可实时记录数据,并同步基于微处理器的控制单元内部数据。这套可扩展、灵活的解决方案可以适配各种电子电气架构及车辆域,例如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信息娱乐和车辆运动等。